我買書,有時候也會外貌協會。
前二天逛書店時,一眼就看到這本很漂亮的書,買回家發現也很好看。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哈佛哲學系畢業的73歲老人家,為了「人該如何充份利用一生?」這個問題,而來到一個美麗的希臘小村莊,思考出生於西元前341年的哲學家伊比鳩魯(Epicurus)的快樂哲學對話,寫成了這本書。
這本書蠻好看的,讀到書中一句伊比鳩魯的話,令我很有感觸。這位影響希臘極深的哲學家說:「年輕人不應該被視為幸運兒,幸運兒應該是生活過得好的老年人。」這個讓我極為認同。
我買書,有時候也會外貌協會。
前二天逛書店時,一眼就看到這本很漂亮的書,買回家發現也很好看。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哈佛哲學系畢業的73歲老人家,為了「人該如何充份利用一生?」這個問題,而來到一個美麗的希臘小村莊,思考出生於西元前341年的哲學家伊比鳩魯(Epicurus)的快樂哲學對話,寫成了這本書。
這本書蠻好看的,讀到書中一句伊比鳩魯的話,令我很有感觸。這位影響希臘極深的哲學家說:「年輕人不應該被視為幸運兒,幸運兒應該是生活過得好的老年人。」這個讓我極為認同。
感覺好像是天主的引領,昨天下班時,我走進了城邦書店,看到這本書,書頁上寫著:「我熱愛耶穌,為什麼卻討厭宗教?」我想,這跟我最近遇到的心情很契合。這本書第一個部分最主要的不是我們為神做了什麼,而是耶穌(神)為我們做了什麼。如果知道耶穌為我們做了什麼,看到他真正的樣貌,也會明瞭自己該如何回應。
跟隨神,跟隨耶穌,我想要學的最大的課題就接納和愛,願意在別人罪大惡極時,仍然用關懷的行為去善待他人,這個真的是很難的,因為一般人喜歡和好相處的人相處,而不想跟不受控制的人相處。
心靈成長還有講快樂、幸福的書在台灣賣得極好,我也看了不少,但講實在的,看過也就忘了,但不脫一個主軸,只要能很明確的回答以下的問題,很多的疑惑自由能解。第一,明確明白自己是誰,想成為什麼樣的人。我一直認為要徹底回答這樣的問題,有沒有宗教信仰是很重要的,信仰才能指出生命的最終方向。
昨天看到一封轉寄信,寫著「在美國,有一間黑人教堂的牆上,刻著一段話:You are the unique one in the world,what you was is the God's gift to you,what you will be is the gift to God.(你在這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,你以前是什麼樣的人,是上帝送給你的禮物;你以後是什麼樣的人,卻是你送給上帝的禮物。)
會看這本書是因為好友送我一本《瘦孕》,昨天翻閱後想知道《擇食》是怎麼一回事。
上火和腸火是特別強調的健康概念,我對腸火比較陌生,簡單來說是腸子的腐敗菌多,也就是毒素比較多。蛋類製品、蒜頭、蝦子都是會引起腸火的食物。
很剛好,最近看的二位書和看見台灣的後續都很有關係,一個是《環保一年不會死》,另一本就是這本了,這二本都是好書,啟發我對於簡樸的概念,還有實行的方式。
挪威的工時是平均為1,414小時,台灣是2,144.4小時,我自己是2,356小時(這是扣除特休的時數),居然比平均工時還高,挪威每人可支配所得是30465美元,台灣是12945美元,可以看得很清楚,台灣人真的比任何人都努力、都辛苦,可是,卻沒有多賺到什麼錢,為什麼會這樣呢?重點是大家都不覺得自己過得很好。昨天游乾桂老師講了一句話值得玩味:「錢賺輸人家,但快樂要比別人多!」
這本書很有名,但現在才看,我對一些語句有一些感觸
「就是這樣了嗎?」這種情況常被曲解為恐懼死亡、渴望重返青春年少,或壓煩一成不變、毫無意外,但這些解釋都錯了。這種情形反映的是靈魂的恐慌。要讓自己重生,得要先問問自己幾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:
最近對去看中醫這件事,比較沒有按表操課那樣的說一定要去。這星期一去聽了中山女高校友合唱團的表演,更讓我覺得心情發鬆是很重要的,因為很多事物都有療癒效果,不用太緊張。也因此,我還蠻認同近藤醫生一些論點。
七月十三的蘇力颱風,讓原本在誠品書店舉行新書簽名會的《別把鑽石當玻璃珠》的劉大偉簽書會,移來城邦,於是我就能參加了。劉大偉有傳統士大夫觀念重父母,所以他的求學生涯一直沒有很平順,直到遇到美術老師,讓他發現在美術方面的天份,而開創出人生。